当熟悉的高中生活渐渐远去,当陌生的校门缓缓开启,大学新生正站在人生又一个十字路口,准备迎接成长的又一场挑战。有人带着期许踏上求索之路,有人在隔代凝视中读懂深沉的爱,有人在思念中罗列“回家必做清单”,更有人在独处中淬炼出独立的勇气。这些故事都没有统一的答案,但都是对青春的回应——如何学会告别,又如何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成长。人生最动人的风景配资官网,往往始于一次勇敢的转身。此刻的离别与迷茫、尝试与适应,都将成为未来岁月里最珍贵的注脚。
哥哥读清华妹妹上厦大家人笑着送双胞胎入学
今年从双十中学毕业的双胞胎兄妹张士璘、张士琪,迎来人生新篇章。哥哥士璘被清华大学无穹书院录取,妹妹士琪考入厦门大学工科实验班(化学与材料类)。
8月20日是清华大学新生报到日。上周日,全家从厦门飞北京,陪士璘入学。在北京期间,一家人一起游览颐和园、恭王府等名胜。
“清华大学是士璘一直以来的梦想。”父亲张先生感慨。这已是士璘第五次踏入清华园——童年时初次游览,高中时期三次参加清华的暑期营和寒假营,每一次都加深他对这座学府的向往。人工智能是士璘在高中时就确立的方向,如今他如愿进入相关专业,并计划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。
张士璘(右)、张士琪今年分别被清华大学、厦门大学录取。
张士璘(左)、张士琪小时候游清华园。
相较于哥哥,妹妹士琪的选择多了一份传承的味道。“士琪的专业算是继承奶奶的衣钵。”张先生笑道。双胞胎兄妹的奶奶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系,但家人未给士琪太多压力,“希望她先踏实学习,再慢慢探索自己的兴趣”。
这个暑假,兄妹俩过得充实而自由:士璘与好友同游云南,同时备考雅思;士琪则和姐妹去了长沙,并提前自学大学微积分。虽然对孩子离家充满不舍,但张先生对两人的独立能力充满信心:“士琪从小是乒乓球市队队员,经常外出比赛;士璘高中住了两年半学校宿舍。未来的路,终究要他们自己走。我们虽牵挂,更要笑着送他们远行。”
阿公阿嬷想在大学附近租房想见的时候随时能见
即将上大学的小祎是阿公阿嬤一手带大的,两位老人非常爱这个孙子。填报志愿时,大连的一所大学是小祎的梦中情校,他放在提前批第一个志愿。阿公阿嬤特地上网查了那所学校周边的房价,发现价格不贵,还盘算着在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子,陪孙子读大学。但人算不如天算,小祎最后被广州的一所211大学录取了。两位老人再查广州这所大学周边的房价,发现有点贵,但是可以租,这样想看孙子的时候,随时都能见到。
其实,上高中时,小祎在集美住校,阿公阿嬤住海沧,一个学期也见不了几次,但老人家就是觉得现在孙子去广州读书很远。最近,小祎经常陪阿公阿嬤,阿嬤时不时就摸摸小祎的脸,说真是太帅了,不大的眼睛也被阿嬤夸赞太好看了。这份浓得化不开的爱,将成为小祎南下求学的温暖后盾。
9月2日新生报到,小祎妈妈说,打算提前三天带儿子从厦门自驾到广州,不走潮汕这些以前去过的地方,要走清远、揭阳,边走边玩。
对于以前的同学各奔大江南北读大学,小祎有点伤感,因为不能经常见面了,妈妈安慰他,“以后你去这些地方旅游,他们就可以带你玩了。”
独自在国外求学想家时列“回家必做清单”
至仪在科技中学读高中,今年春季去马来西亚读本科。她说,还没出国的时候,她想着离开父母很自由,非常兴奋,非常期待。但父母陪她到了吉隆坡租好房子,就回厦门了。在他们转身离开的那一刻,想家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。
在异国,至仪找到一种特别的解压方式:列一份“回家必做清单”,如给亲友挑选礼物、吃厦门的水煮活鱼、学第二外语等,每项计划都是对归期的甜蜜期待。妈妈也很想她,每天都会给她打视频电话,一聊就是大半个小时,可家里的厨房没了烟火气——“女儿不在,做饭都没了心思”。
在国外,在外面吃饭的价格高,因此,至仪锻炼了一手好厨艺。红烧牛肉、咖喱鸡、卤肉饭信手拈来,暑期回厦门,她在家里一展厨艺。
出国留学并不轻松。至仪说,每天晚上7点下课后,她还要学习到11点,如果是期末,更是经常学习到凌晨两三点。未来在哪里读研,至仪说暂时还没想好,但要先把成绩提上去。
建议
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听听辅导员怎么说
凤凰花开,一年一度的开学季马上就到了,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大学新生即将踏进校园。他们告别熟悉的高中生活,迎来全新的大学环境。身份的转换、生活方式的改变、人际关系的重构,都在考验这些年轻学子的适应能力。
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?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、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“王晶生涯工作室”负责人王晶说:“我在第一堂课要教学生一件事,就是认识自己。我会告诉学生,老师和你们一样,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板,也都会经历酸甜苦辣的真实人生。”
王晶(中)与学生们在一起。
如果新生感觉有点孤独,不太能适应怎么办?王晶建议,保持与家人、好友的沟通;主动结交合得来的新同学,和舍友多交流,晚上卧谈会聊聊天;学习之余,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,比如运动、阅读。适应需要时间,要允许自己慢慢来。
到大学要不要竞选班委?王晶说,非常鼓励通过竞选班委的方式来锻炼综合能力。对于竞选结果,要顺其自然,重要的是这个过程。只要用心做事,都是宝贵的经历。学院和学校还有更多平台等待学子来探索。
有事加老师微信,老师却迟迟不通过,该怎么办?王晶给出建议,一是要实名自报家门,让老师知道你是谁;二是要简单备注事由;三要看时间,如果老师在上课,确实是回复不了,如果事情紧急,建议直接给老师打电话。
(厦门晚报记者朱惠嫣)配资官网
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